【视点】中美“死亡关税”对决:104%税率或绞杀中国化工出口?
2025-04-11 11:20
摘要:2025年4月10日,美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上调至125%——这已远超普通贸易博弈范畴,势将引发全球产业链巨震。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104%的关税之后,中国迅速做出公开回应。2025年4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针对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反制。此前,美国政府已宣布将中国输美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短短几日,美国商品在中国的进口关税从平均不到20%跃升至55%,再飙升至104%。如果说20%与50%的关税尚有区别,那么超过50%的关税便已失去实际意义。从20%提升到50%,双方或许还有商谈空间;但从50%跃升至100%,谈判余地基本归零。即便特朗普未来将关税翻倍至200%甚至400%,也仅是数字游戏,再无实质影响。
经济学上存在一种“死亡关税”的概念——它并非特指某一具体政策,而是形容那些对经济和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关税措施。这类政策会导致生产成本飙升、市场萎缩、企业利润锐减,甚至引发倒闭潮、失业率暴增,最终可能演变为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1828年,美国通过《1828年关税法案》,将平均税率提至25%,钢铁、纺织品等关键工业品税率更达71%。这一政策激化南北矛盾,最终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索。
2025年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连发7条“关税檄文”,将中美贸易摩擦推向“相互毁灭”的临界点。白宫随后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上调至125%——这已远超普通贸易博弈范畴,势将引发全球产业链巨震。
中国化工业的利润困局
目前,中国工厂大多数商品的利润仅剩5%-10%,化工行业更是雪上加霜。据2024年统计,中国石化行业平均利润率约7%,为15年来最低水平,部分细分领域已陷入亏损。具体来看:
盈利产品占比57%,但其中多数利润率不足10%,仅辛醇、偏苯三酸酐等少数产品利润率超30%;
亏损产品占比43%,石油制乙二醇、加氢苯法顺酐、乙烯等产品平均亏损率超35%。
TDI案例:高关税如何“清零”出口
以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例:
2015年:美国首次征收55.41%-63.08%反倾销税,中国对美出口量腰斩至1.6万吨;
2019年:税率跳涨至280.02%,出口量从3.2万吨暴跌至500吨,近乎归零;
2024年:反倾销税叠加301关税,综合税率最高达305%;
2025年:“对等关税”落地后,常规出口通道恐被彻底封堵。
连锁反应:转口贸易“避风港”失效
中美互征100%以上关税,对中国化工出口带来严重冲击,首先价格竞争力丧失,美国市场上中国化工品价格暴涨,进而导致需求锐减;其次份额下降,中国化工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可能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所取代,东南亚、中东等竞争者趁机抢占市场;再次转口贸易受阻,东南亚原本是中国企业规避关税的中转站,但美国“关税武器化”政策使转口成本激增,这一路径已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