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04-12 11:11
【直播】中国塑料新材料出海私享会暨广东省塑协改性专委会会员大会
私享会:2025年4月13日13:30-20:00,广塑协改性塑料专委会会员大会:2025年4月14日9:00-12:00,坐标东莞
- 简介
- 图文
- 聊天

私享会:2025年4月13日13:30-20:00,广塑协改性塑料专委会会员大会:2025年4月14日9:00-12:00,坐标东莞
《广东省塑协改性塑料专委会工作报告》改性塑料专委会 陈雪明
广东塑协改性塑料专委会秘书长陈雪明,介绍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改性塑料专委会的发展情况。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改性塑料委员会(简称改性专委会)成立于2009年7月9日,作为协会分支机构,由从事改性塑料原料、制品加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单位自愿组成,是全省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专委会致力于推动改性塑料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专委会业务涵盖调查研究、咨询论证、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组织展览、技术交流和组织培训。2024年,专委会会员单位超过40家,覆盖改性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代表企业包括聚赛龙、金发科技等供应商。
行业自律与协调方面,专委会制定质量标准,举办展览活动如“广州改性塑料技术展”吸引200家企业参展,并举办多场技术交流会,聚焦低碳材料,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
陈雪明表示,面对全球环保趋势和关税挑战,专委会将深化技术创新,推广可回收、生物塑料,结合RCEP红利和数字化平台(如买化塑外贸通),助企业拓展市场。未来,专委会将继续凝聚行业力量,优化供应链,促进行业绿色升级,为广东改性塑料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赢得更大竞争力。
主题分享《SELON功能化改性材料的创新应用》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袁海滨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袁海滨,分享了主题为《SELON功能化改性材料的创新应用》的技术报告。聚赛龙专注于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年产能40万吨,产品涵盖改性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部分通过美国UL认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气、无人机、机器人、5G通讯、医疗防护、新能源等行业,服务美的、海信、苏泊尔、格兰仕、东风、丰田等知名企业。
2024年,聚赛龙推出多款创新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首先,长纤维增强(LFT-G)材料提升汽车部件强度,减重15%,应用于东风集团车身结构件。其次,低噪音(LNM)材料通过独特配方降低家电运行噪声20%,获海信冰箱广泛采用。特种工程塑料解决方案耐高温、耐腐蚀,助力5G基站散热部件性能提升30%。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优化电池外壳阻燃性,2024年新能源市场应用增25%。超高比重(HGCs)材料满足无人机配重需求,精度提高10%。低碳环保材料采用可回收树脂,碳排放降30%。
聚赛龙在华东、华南、西南建有三大生产基地,整合供应链,确保交付效率。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8%,新增专利15项,技术创新驱动产品竞争力。例如,LNM材料在苏泊尔电饭煲中的应用,噪音降至40分贝,用户满意度升20%。未来,聚赛龙将深化低碳技术,结合数字化平台,拓展全球市场,助行业绿色升级。
主题分享《中国塑料全景与全球化战略》买化塑研究院高级分析师 程秀华
买化塑研究院程秀华享le 题为《中国塑料全景与全球化战略》的报告。
2024年底,中国通用塑料(PE、PP、PVC、PS、ABS)产能达1.25亿吨,结构分布为:PP产能4382万吨,占35.13%;PE产能3571万吨,占28.63%;PVC产能2911万吨,占23.33%;ABS产能916.5万吨,占7.35%;PS产能693万吨,占5.56%。塑料制品产量7707.6万吨,同比增长2.9%,但2020-2024年均增速仅-1.1%,反映行业增长放缓。
从初级形态塑料与制品产量看,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近五年,通用塑料产能快速扩张,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尤以PVC、PS过剩明显,导致库存积压、价格承压。2024年,PP、PE因包装、建筑需求仍保持增长,但ABS、PS受电子、消费品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此局面凸显行业需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面对贸易战与关税战,制造业和外贸企业需多维应对。首先,开发环保产品,如可回收塑料和生物塑料,满足全球绿色标准,规避关税壁垒(如欧盟CBAM加税3%)。2023年,中国生物塑料出口增15%,显示潜力。其次,利用RCEP等协定拓展市场,2024年东盟零关税比例升30%,降低成本5%。第三,加速数字化转型,借助买化塑外贸通等平台,精准匹配180+国家买家,2023年用户出口额增20%。最后,参与国际展会(如K展),结合TikTok营销,提升品牌认知,突破高端市场瓶颈(中国仅占5%)。
程秀华强调,塑料企业应以技术创新和全球化视野应对挑战。通过优化产品、拓展渠道、数字化赋能,中国塑料产业链可抓住全球6640亿美元市场机遇,化解供需矛盾,迈向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 执行会长符岸 致辞并作《广东省塑料工业报告》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执行会长符岸,在会议上发布《2024年广东省塑料工业报告》,分享广东塑料产业的发展成就。报告中提到,2024年,广东塑料工业稳中向好,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持续增长,达XX亿元,同比增长106亿元,在全省制造业31个行业中排名第9,资产总额占全省制造业比重保持稳定,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营业收入方面,2024年全省塑料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2%,增加253亿元,占全国塑料行业比重超1/4,创历史新高。塑料制品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2.97%、制造业3.23%,在制造业31个行业中排名第8,彰显行业支柱地位。工业销售产值达5730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省工业3.06%、制造业3.34%,同样位列制造业第8,创历年最高,反映出广东塑料产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广东是全国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重镇,2024年产量首次跃居全国省份首位。大湾区作为全国核心产区,注塑、挤出、吹塑及辅机制造企业具备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中,东莞市2024年塑机产量4.76万台,占全省36.5%、全国15%;佛山市产量4.44万台,占全省34.1%、全国14%。对比2021年,东莞塑机产量(4.79万台,占全省39%、全国13.6%)略降,但全国占比提升,显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规上企业平均资产约1亿元/家,反映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符岸表示,面对全球关税和环保挑战,广东塑料企业应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可回收、生物塑料,利用RCEP等协定拓展市场,结合数字化营销和国际展会,深化全球布局,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私享会暨改性专委会会员财富晚宴
主题分享《从制造走向全球,塑料企业出海正当时》——慧聪集团海外事业部 总经理 仇德勇
慧聪集团海外事业部总经理仇德勇,向大家介绍买化塑外贸通产品,分享其如何成为中国塑料产业链企业出海的最佳帮手。他指出,2024年,全球塑料制品市场规模达6640亿美元,关税壁垒(如部分市场加税3%)和环保法规(如欧盟REACH认证)为企业带来挑战。外贸通以数字化、网络营销和全球服务为核心,助力塑料企业以最低成本、最大效率实现国际化突破。
外贸通整合180+国家买家资源,通过大数据和AI精准匹配商机,覆盖包装(全球需求40%)、建筑(25%)等热点领域。2023年,某企业借助平台锁定东南亚包装订单,出口额增20%。在网络营销和全球社媒获客方面,外贸通提供TikTok、LinkedIn等渠道定制推广,2024年帮助企业品牌曝光率提升30%,获客成本降15%,远超传统广告效率。平台20万+塑料原料数据库支持企业优化产品,满足全球可回收塑料需求(2024年增12%),降低合规成本5%。
买化塑专业外贸买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市场分析,2023年协助某企业进入新市场,订单转化率增25%。全球参展服务覆盖K展、迪拜塑料展等,2024年参展企业获客量增40%。外贸通还通过区块链追踪和智能推送优化供应链,物流成本降10%,效率比传统模式高20%。例如,某企业通过外贸通半年获零售订单,营收增18%。
外贸通致力于全方位赋能中国塑料产业链,从商机挖掘到品牌建设,从供应链优化到全球参展,提供一站式支持。买化塑坚信,借助外贸通的数字化与专业服务,中国塑料企业将以最低成本、最优效率扬帆出海,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助力产业链升级!
主题分享《从制造走向全球,塑料企业出海正当时》——慧聪集团海外事业部 总经理 仇德勇
主题分享《中国塑料产业链出海战略和路径》买化塑信息服务副总经理陈雪明
中国塑料产业链正迎来出海的黄金时期,2024年全球塑料制品市场规模达6640亿美元,为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买化塑信息服务副总经理陈雪明以《中国塑料产业链出海战略和路径》为主题,具体指出面对关税增加和环保趋势,中国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需求机遇,灵活应对挑战,实现国际化突破。
从市场机遇看,全球重点区域展现多样化潜力。欧盟(占全球15%)强调循环经济,2024年生物塑料需求增12%,需高性能产品;东南亚(6%)包装、电子需求旺盛,越南、印尼进口PE、PP占40%;中东(5%)依托沙特原料优势,包装、建筑市场增6%;俄罗斯(2.5%)因进口替代,2024年塑料进口降10%,中国产品填补空缺;南美(4%)以巴西为中心,农业塑料增7%。这些市场对环保、低成本塑料的共性需求,与中国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高度契合。
出海模式上,贸易出海、产能出出海和兼并收购各具特色。贸易出sea利用中国出口规模(2023年对东南亚增10%),但需应对欧盟REACH、俄罗斯GOST等法规壁垒,关税成本增3-5%。产能出sea通过在越南、沙特建厂降低成本20%,但面临环保审批和本地竞争,如西布尔、SABIC的产能扩张。兼并收购加速进入,2023年企业收购欧盟、俄罗斯工厂营收增15%,却需解决文化整合与地缘风险,如俄罗斯审查致15%并购受阻。
应对策略上,陈雪明建议优化产品,开发可回收塑料和生物塑料,满足全球绿色标准;利用RCEP、中俄协定降低关税,2024年东盟零关税比例升30%;通过TikTok等短视频社交营销和国际展会(如K展)提升品牌;采用数字化供应链(如买化塑外贸通平台)优化物流和库存。企业应结合本地化合作与技术输出,灵活选择出sea模式,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助力塑料产业链升级。



照片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