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警告称,2026年将出现严重供应过剩,同时美国和中国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存在,周二(10月14日)国际油价收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2025年11月期货结算价每桶58.7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79美元,跌幅1.33%,交易区间57.68-59.82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2025年12月期货结算价每桶62.39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93美元,跌幅1.47%,交易区间61.50-63.63美元。
分析表示,美国与中国之间最近的紧张关系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压力,因为如果这种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国的经济可能会受到影响。
瑞银分析表示,由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打压市场情绪,同时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也持悲观态度,因此市场普遍出现了避险情绪。
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25年10月份《石油市场月度报告》。报告认为,在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原油供应量迅速增加的背景下,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了每天190万桶的过剩局面。然而,2025年至今,原油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这一价格区间之所以能够得到维持,部分原因在于从4月到8月期间,天然气凝析油占据了市场供应的主导地位。事实上,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同期原油市场反而出现了紧张态势。
展望未来,随着大量海上运输的原油陆续运往主要石油枢纽,原油库存预计将大幅上升,而天然气凝析油的供应量则可能开始下降。不过,由于俄罗斯原油供应减少、欧盟即将实施的针对俄罗斯成品油进口限制,以及近期一些炼油厂停产,产品市场的紧张程度可能会超出整体供需平衡所预示的水平。
需求方面,国际能源署估计,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同比增长了75万桶,这是因为石化原料行业的需求回升,使得石油需求增速从2025年第二季度因关税影响而导致的每日42万桶水平中回升。不过,在2025年剩余的时间里以及2026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仍将保持低迷态势,预计这两年的年增幅约为每日70万桶。这一增幅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因为更为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电气化趋势导致石油消费增速大幅放缓。
供应方面,国际能源报告显示,9月份全球石油日均总供应量达到了1.08亿桶,环比增加了76万桶。其中,以中东国家为主的OPEC+产油国的原油日产量增长了100万桶。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供应量将再增加300万桶,达到每日1.061亿桶;明年日均供应量则将增加240万桶。预计今明两年非OPEC+产油国的原油日产量分别增加160万桶和120万桶。国际能源署认为,明年全球石油日均供应将比需求高400万桶左右。
该报告预测,全球原油日产量将在10月份降至季节性低点,仅为每天8160万桶,比7月份的日均纪录水平低了近400万桶。这是因为检修工作以及针对俄罗斯基础设施的袭击不断升级,导致原油生产活动受到严重阻碍。到2025年,全球炼油日产能将增加60万桶;到2026年,这日均增幅将增加46万桶,届时今明两年全球炼油日产能将分别达到8350万桶和8400万桶。由于俄罗斯炼油和出口活动受到干扰,9月份炼油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上升,尤其是柴油和航空燃油的利润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报告还回顾了8月份全球可观察到的库存进一步增加了1770万桶,达到了四年来的最高水平79.09亿桶。
周一欧佩克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欧佩克认为,随着OPEC+继续推进增产计划,2026年的石油市场供应缺口将会大幅缩小。欧佩克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分别增长130万桶和138万桶;这一数据远高于国际能源署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
欧佩克报告数据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1.0514亿桶,明年1.0652亿桶。欧佩克报告从来不预测全球石油供应增长数据,只是根据对非OPEC+供应预测,计算出OPEC+需要平衡市场的产量,也就是说,OPEC+倾向于该组织按需定供以让市场平衡。欧佩克这次的报告预测,今明两年非OPEC+原油日均供应量分别增加81万桶和63万桶;估计今年世界石油市场对OPEC+原油日均需求为4250万桶,明年为4310万桶。今年9月份,OPEC+原油日均总产量4304.6万桶,比8月份日均增加63万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