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RCEP由来
2012年11月,在第21届东盟峰会上,RCEP谈判正式启动,谈判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大领域。次年,16个参与国进入正式谈判,并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结束谈判的目标。七年间,经过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28轮正式谈判,但结束实质性谈判的期限,因故多次推迟,直到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主体谈判完成,除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退出协定外,其余15国均同意RCEP的现有条款。根据规定,RCEP协定签署后,所有参与国必须在两年内完成批准程序,协定才会正式生效。
RCEP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RCEP囊括了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15个国家的贸易群,主要为了消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协定签署后就诞生了世界第一大自贸区。
有专家表示能够通过关税减免和减免非关税壁垒,能够更好和其他RCEP成员加强经贸合作,包括像贸易上的畅通,包括人员流通,包括资金的融通,为这些方面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减免关税,购买商品价格肯定会下降。
目前RCEP具体条文尚未公开。业内人士表示,RECP生效后,90%以上的税目产品将会施行零关税,未来可能增加到95%的税目产品。
对于商品市场的影响,RCEP的签署后,将降低我国塑料、乙二醇、PX、橡胶、铁矿石、橡胶等商品的成本,长远来看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链的竞争力。
对塑料市场的影响
我们以塑料为例,中国对东盟十国实施0关税。另外,中国从东盟十国,进口塑料数量有限,所以从东盟十国进口塑料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主要影响主要集中于韩国和日本。
2019年12月31日,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第227号公告(关于执行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公告),公告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对859项商品(不含关税配额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就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暂定税率执行标准为3%。
税则号 |
商品名称 |
暂定税率 |
3901100001 |
初级形状比重<0.94的聚乙烯 |
3% |
3901200011 |
3% |
|
3901200091 |
其他初级形状比重≥0.94的聚乙烯 |
3% |
3902100010 |
电工级初级形状聚丙烯树脂 |
3% |
2019年我国聚乙烯进口量1666.6万吨,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120.7万吨,从日本进口量为25.3万吨,占比分别为7.2%和1.5%。如果从韩国、日本的进口关税降为0,意味着将影响8.7%的进口量。
以聚乙烯中的LLDPE价格为例,目前进口价格在970美元/吨左右,按3%的进口关税计算,通关后人民币价格约为7760元/吨。而进口关税降为0之后,通关后的人民币价格约为7540元/吨,相当于价格下降220元/吨,降幅2.8%。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进口成本将出现明显下降。
虽然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今年化塑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但在国家复工复产政策支持下,化塑行业同样走出了一波“不同寻常”的行情。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部分国家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对原料及下游进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此种局面下,化塑市场如何演绎?企业如何降低、化解风险?
更多详情信息,可扫码关注买化塑研究院【化塑产业链决策系统】或点击(https://m.hzeyun.com/data/juece/index.html)查看。
【化塑产业链决策系统】是买化塑研究院基于真实交易数据的分析,整合行业内多数据源,进行统一数据口径、业务规则清洗等自动化的数据处理与验证,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各类宏观数据源信息形成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跟踪化塑行业上下游动态、原料流向、市场活跃程度、产业盈利状况等,并采用先进的科学分析模型和方法,结合有关理论,从行业整体高度来架构,全面、精准的分析产业链,覆盖原油、塑料、化工、涂料等行业,监测60多种产品,帮助客户把握商机,掌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智能决策提供依据,降低投资风险,助力中国大宗能化商品定价权!